- 作者:叶泰麟
- 单位:建安公司
- 上稿时间:2018-09-04
- 体裁:通讯
- 编辑:杨勇 吴宝
- 关注:856
家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的优秀文化,它上承先辈之志,下策后人之身。“小家”的家风值得人们思索回味,“大家”的家风更值得人们满怀敬畏之心将之奉为信条。国家是“大家”,社会是“大家”,企业也是“大家”。然而近年来,由企业牵出的社会乱象屡屡曝光于人前:从苏丹红到地沟油,从毒奶粉到毒疫苗,引发大众的一致声讨。诚信缺失似乎成了企业的常态,那些苍白贪婪的丑恶嘴脸下潜藏着的就是不畏家风建设的心。重拾家风建设,永葆敬畏之心成了当下医好中国企业的一剂良方。
建设家风是企业生存的基础。企业要生存下去,除了合适的“土壤”,还需要家风建设这一“阳光”滋养。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日,众多新兴的企业冒出了头,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也随之出现:许多中小企业都是昙花一现。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,一些企业发展三五年后便销声匿迹,亦或是一夜爆红紧接着立即江河日下。究其根本,阻碍他们发展下去的正是他们自己。这些企业往往把挣钱盈利当做唯一目标,想尽一切办法向社会伸手向百姓敛财,他们根本不在乎企业文化搭建,更不在意企业的家风建设,“一切向钱看”是他们的口号,以次充好,坑蒙拐骗的行为成为他们的惯用伎俩,在金钱的诱惑下道德和敬畏被他们抛诸脑后。这样的企业就像是一座座空中楼阁,没有建设家风作为基础,它们始终缺乏活力,难以壮大。一家企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,必定不能忽视自身家风文化的建设,否则就像无土之木,无水之萍,终难生存。
敬畏家风让企业更好地发展。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。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源于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不倒的北京同仁堂,作为他们的服务宗旨挂于老店门口。“思利及人”是李锦记多年来一直遵守的企业文化,从创办一家小小的蚝油铺至今,他们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宗旨所在。如何锻造一个百年企业?同仁堂和李锦记都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。一个百年企业,一定有着对百年家风的坚守和传承。企业是肉体,家风便是灵魂,割舍不开。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,家风文化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,潜移默化地培育着企业的行为和准则,对其约束。正是因为怀着对家风的敬畏,企业在发展中便有了灵魂,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。把家风文化延续到企业之中,敬畏家风,让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“精气神”,是企业长久发展下去的必然之策。
家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。在汶川地震后,名不见经传的加多宝为灾区捐款1亿元,玉树地震后,心系灾民的加多宝集团再次捐款1.1亿为灾区重建出力。以“小家大爱”为家风文化的加多宝集团一直将这四个字铭记于心,发挥着自己作为大企业应有的责任感,赢得社会的广泛称赞。企业如何做,社会在监督。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: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这表明,有良好家风文化做引导约束,企业才能向上向善,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使命,赚得好口碑。企业文化是家文化的延伸,其本质就是家风文化,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,同样需要建设家风文化作为指引。政府部门敬畏家风,可以推动干部廉洁从政;个人敬畏家风,可以激励自身努力拼搏积极向上;企业敬畏家风,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促进和谐。敬畏家风,建设良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当也必须走的一条坦途。(建安公司:叶泰麟)